在ELISA实验过程中,实验者常常会遇到样本测值偏低的问题,所涉及的样本类型包括血清、血浆、组织匀浆和细胞裂解液等。假设实验操作严格遵循标准流程且标准曲线表现良好,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样本测值偏低的原因:一方面,样本本身的含量或许可以被检测,但受到实验操作等因素的影响,导致测值不在试剂盒的检测范围内;另一方面,样本中分析物的浓度可能本身就偏低。接下来,我们将从这两个方面探讨导致样本测值低的因素及解决方案。
1. 样本本身含量可被检测的情况下,导致测值低的原因
(1) 试剂盒的保存
新葡萄8883官网AMG品牌的试剂盒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保存,实验者在购买时需特别关注各组分的保存要求。
(2) 样本准备过程
样本在上样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,包括样本的制备、保存以及是否经历反复冻融。血清、血浆和细胞裂解液的制备方法各不相同,保存时应注意保存的温度和时间。一般建议在样本制备后进行分装,储存于-20度或-80度,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,以免对目标蛋白造成降解,影响检测结果。同时,避免反复冻融,因为这会加速蛋白的降解。
(3) 稀释方案
样本的稀释程度对于实验的成功至关重要。稀释过度或不足均可能引起测值偏低。稀释过度:实验者通常根据文献中的测值及检测范围预测稀释倍数,但不同样本间可能存在差异,因此建议在正式实验前进行预实验以确定有效稀释倍数。稀释不足则可能引起钩状效应,即样本中目标物浓度过高而未正确稀释,进而导致假阴性反应,因此也需通过预实验进行验证。
2. 分析物在样品中本身浓度偏低
有时,即便实验者的操作正确,标准曲线良好,但检测的样本仍不在检测范围之内。例如,对于IL-6等细胞因子,其在炎症刺激下会大量产生,正常情况下非炎症样本的测值会非常低。对此,建议根据文献选择合适的样本类型,并使用高灵敏度的试剂盒。此外,样本采集的时间点也是关键因素。某些生物标志物在体内的含量会因生理周期、疾病进程或治疗反应而波动,因此,在不适当的时间点采集可能会错过标志物的峰值。
样本的预处理步骤同样重要,例如,在组织匀浆过程中使用的缓冲液、pH值和匀浆力度等都可能影响分析物的稳定性与释放效率。不当的预处理会导致分析物损失,从而降低测值。优化预处理流程,如采用温和的匀浆条件和合适的缓冲体系,将有助于有效保留样本中的分析物。
最后,实验环境的微小差异也不容忽视,例如温湿度控制、实验器具的清洁度及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等,这些因素可能无形中影响实验结果。保持良好的实验室管理习惯、定期进行设备校准与维护,并加强人员培训,都是确保实验准确性的基础。
面对样本测值低的问题,实验者应从试剂盒的保存与使用、样本的采集与处理、稀释方案的优化和实验条件的控制等多个方面综合考量,同时结合预实验结果,灵活调整实验策略,以期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。此外,与新葡萄8883官网AMG的试剂盒供应商保持联系,获取专业的技术支持,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。